笔者便是茫茫人海中的“无车一身轻”之辈,也从未想过要加入到“有车族”的行列。在这方面,本人是个十足的思维赖人,丝毫未想过要赶私家车这个潮头,而仅有的赶时髦也基本上用在了博客、微博和微信等方面的与时俱进上了。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既是我的处事原则,也是对拥有私家车的看法。有车可以代步、可以载物,可以为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。然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: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;也就是通常所说的“凡事皆有利弊”。
私家车在给代步者带来某些方便的同时,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。徒步少了,应该不利于身体健康;找不到停车位,无疑会心生烦恼;路上发生剐蹭,也非自身可以避免;油价涨了,则要心痛钱包又瘪下去了。当然,最关键的还在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,直接影响到PM2.5的数值。如今的城市“霾”天增多,当与机动车 的增加有着不可推却的关系。每月几千辆私家车额度的发放,无疑加重了对本市环境的破坏。
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倡导:“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。而作为一介草民,在无法为治国方略做点贡献的现实情况下,也唯有本着正心修身的个人可控基点,从自己做起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从而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,奉献一丝绵薄之力吧。当然,在此奢谈宏观大事之余,也会想到非“有车族”的良好心态。就得失观而言,本人在失去每月“私车公用”交通补贴的同时,势必也省下了每年的养车费用,甚至还有车辆的折旧费用。而这些银子正好可以补上我游山玩水所需的花 销,且人在旅途自有一番好心情可以收获,随之而来的便是美景照片的重温与分享,这也应该算生活的乐趣吧。
“简单就是美”,无疑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原则。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”,没有私家车,上下班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看看书报,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来 浸淫一下文化熏陶;而换车时的徒步,则又是既被动、又难得的身体锻炼之际。而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日渐形成规模,其在为上班族的出行提供通勤便利的同 时,也为闲暇时间的市内走马观花创造了相对便捷的条件。地铁有多远、我就能走多远,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我辈的出行口号,当然也顺带着为国家的节能减排作贡献了,这又何乐而不为呢?!
噢,“环保观”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概念,本文仅浅涉私家车一支。我当然还有其它相关方面的一些作为,诸如:在外就餐时不选用一次性的筷子,反正都未必干净,
那就省点木材与竹子吧;坚持至今携带可重复使用的手帕,而杜绝渐成时尚的纸巾,也算为减少制纸过程中的污水排放尽一点微薄之力,问题倒是在于手帕的出售点不
大好找哦。如就上述而言,本人已经沦为了抱残守缺的“古人”喽!是耶?非耶?
(本文标题如定为“我对私家车的看法”,也许更切题。然如此势必会得罪身边的有车一族,那还是“中庸”一下为好吧。犯不着以文惹祸哦!)
评论